11月10日晚,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、党委工作部协办、马克思主义研究学会承办的第五期书记校长大讲堂在学校绵阳校区1106教室开展。此次大讲堂的题目是“文化传承与爱国情怀”,副校长张之明担任本期讲座的主讲人,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灵芝主持,共有15名教师和80余名同学参加本次讲座。

张之明现场讲解
张之明从一次宜宾李庄之行拉开了本次讲座的序幕。李庄是抗战时期全国四大文化中心之一,是中国文化的折射点,是民族精神的涵养地。抗战时期中央博物院与同济大学都曾迁址于此,更有林徽因与梁思成这样的大家,在此地花费六年时间完成宏伟著作《中国建筑史》。李庄为中国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讲座现场
接着,张之明由李庄过渡到四大文明古国,并总结和阐释了中国文化的特质。中国文化从古至今,一脉相承,生生不息。中国文化,如四大发明、丝绸之路、儒家文化等深深影响着欧美国家,中国文化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屹立不倒,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。张之明结合中国文化的五次演变,分析了近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丧失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奋斗抗争过程,重点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,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强,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。进入新时代,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日益重要,当代青年应勇担时代重任,争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者、传承者和弘扬者。
最后,参与讲座的同学积极提问,张之明一一耐心解答。本次讲座在师生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
马克思主义研究学会:唐洁
责编:张霞
图片来源:钱洁
2020年11月1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