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言文字
 首页  新闻动态  政策法规  吟诵推广  通知公告  资料下载  中华文化  工作机构  联系我们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动态>>正文
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汪高鑫为我校师生开展《中华传统文化何以能自信》讲座
2019-12-09 18:00  

 

6月10日晚,学校有幸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、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,博士生导师、《史学史研究》编辑部主任汪高鑫,在学术报告厅为全校师生作《中华传统文化何以能自信》主题讲座,与在座学子深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。

4f87fc2ebf57f5d1

图1讲座现场

汪高鑫以“问题的提出”“何谓中华传统文化”“中华传统文化何以能自信”为线索,首先谈到文化自信。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,沉淀着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,代表了独特的民族品质。他强调,自新文化运动、五四运动以来,中国有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过于偏激,盲目学习西方,造成了不少错误认知。建立文化自信是培育民族感情、建立精神家园的需要,对于优秀传统文化,要坚决继承,并加以发扬。

对于何谓中华传统文化,汪高鑫认为是以六经和诸子学为基础,儒释道为基干,儒家学说为核心的经史子集“四部”文化。这些文化要素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里,对为人处世、家国情怀等有着深远的影响。他说到,中国传统文化有七个值得自信的要点,一是文化典籍丰富,中国号称“文献之邦”,历史悠久,绵延千年;二是民族精神深邃,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,霍去病、苏武、岳飞等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;三是历史借鉴、创新求变精神,各个朝代对前朝的一些错误引以为戒,矢志改革,创造了贞观等诸多盛世;四是自强不息精神,《周易》里一句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鼓励了多少学子挑灯夜读,苦练本领;五是厚德载物精神,对一些观念上的不同,中国人倡导以和为贵,求同存异,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标志;六是理想人格精神,中国人崇拜英雄气概,提倡牺牲奉献精神,这样的集体主义在世界上也是独特的;七是民族忧患精神,中国人乐于储蓄,考虑长远,在面对灾难时总是展现出更大的民族勇气。

汪高鑫认为,以上七点,足以展示出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的一面,是五千年来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积累的文化养分的集中呈现。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,在全中国人的奋斗下,定能得到实现。

团委宣传部(绵阳):兰风

责编:胡雅琳

2019年6月10日

关闭窗口

成都校区(东区):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龙港路399号 / 成都校区(西区):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航天路29号

绵阳校区: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园兴西街2号 / 德阳校区: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

版权所有: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© 2002-2025

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 蜀ICP备0601639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