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4日,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有幸邀请到清华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中国文字学会理事李守奎作“汉字为什么这么美——与汉字相关的若干重大问题”专题讲座。

讲座伊始,李守奎以一本《美文》引出话题,并从汉字与中华文明、汉字的独特性、汉字与中华民族、汉字有多美四个方面,综合叙述了自己对汉字的认识。
在讲述汉字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上,李守奎引用了不同国家三位历史学家的看法:一个民族只有存在系统和可解读的文字,才能证明这个民族是进入了文明时代。中国历史五千年,而西方主流历史学术界却只认可三千三百年,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没有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、可解读的、能准确表意的文字。而要探究这些,就必须要理解什么是文字。为此,李守奎从《说文解字》和《吕氏春秋》开始介绍,并最终总结出汉字追溯的要点,即事实的证据、文化的阐释和心灵的归宿。
在阐释汉字独特性上,李守奎强调了汉字与西方表音字的不同,汉字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仍被使用的古典表意字。虽然它的数量多于表音字字符,但汉字内在的稳定性赋予了它超越时空局限的意义传达能力,并最终延伸出完整的中国历史。西学东进时期,由于近代中国的落后,汉字曾一度遭受非议,不少学者甚至认为,汉字数量多、难认、难写是“中国之所以落后的根源”。但发展的历史最终证明,汉字维系着的是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,是中华文明最深层的“基因”。
接下来,李守奎谈到了汉字与中华民族的关系。他认为汉字将不同人种,不同血脉的人聚集在一起,并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。在中国从“民族”到“国族”这一过程中,汉字作为书面共同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,凝聚着我们共同的中国文明。最后,李守奎谈到汉字之美包括了结构美、文化美、艺术美和功能美,创作者和一代又一代的使用者对其不断进行改善,并最终形成了汉字这一中华文化的结晶。
“一字一世界,一笔一乾坤”,汉字文化博大精深。通过李守奎的讲解,同学们不仅深度领略了汉字之美,更深刻认识到,作为当代青年,应更加努力学好中国优秀文化,担起传承汉字之责。
团委宣传部:兰风
2019年4月24日